close

原刊於人間福報2011/7/16

「誠信」是好制度的基石。

國人向來以「見機行事、靈活應變」見長,也確實突破困境、超越橫逆而屢創佳績,甚至曾經締造了令人稱羨的「經濟奇蹟」。不過,那畢竟是「奇蹟」而非常態,是「曾經」而非亙古。當「機運」與「潮流」褪去的時候,高峰是很難維繫於不墬。而這種「一窩蜂」、「搶短線」、「看眼前」的短視現象,卻到處充斥在我們的社會。就以之前國內的某展為例,來談談我的感受吧!

在一個月前,有關單位即打著「引進歐美展覽購票模式,以維護展覽品質;首創網路預售、分時限量入場,各場均有人數控管」的動人標語,讓許多像我一樣抱著期待有良好參觀品質的人,事先購買了預售票。然而參觀當日,我如期到達會場。卻赫然發現歷史博物館前人潮洶湧,隊伍一圈一圈地圍繞著,並往植物園方向延伸。我循著隊伍走去時,卻看到許多人手中握有預售票。正在納悶「為何會有這麼多人時?」一眨眼,在我後面的隊伍已經排到看不到的盡頭了。午後的陽光雖談不上炙熱卻也懊人,尤其是牛步的移動,更教人心煩。遙看冗長的隊伍,內心盤算著若無再枯等兩小時是無法進場的。

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,大夥不耐煩的情緒也漸漸增溫,抱怨聲此起彼落,主辦單位也派員試圖安撫大家激動的情緒。於是有人大吼著說︰「你們根本沒控制人數,不但超賣,還讓一大堆人現場買票!」主辦人一副無奈地表情說︰「我們也想控制,可是人太多了,很抱歉!」也有人生氣地說︰「這是什麼預售票嘛!票價跟現場一樣,還要排這麼長,哪有解決排隊之苦?那我們為什麼要先買?」更有人不滿地說:「你們的分時入場有意義嗎?我已經排了一小時多了。你們誤了我下個行程……」此時主辦人員也不知該如何是好,只好一直顧左右而言他。最後大家只好乘興而去、敗興而歸,而撂下一句話說:「下次再也不買預售票了!」一個良好的預售制度,就在貪婪無原則的「見機行事」下被破壞了。反觀歐美先進國家,她們是如何地「擇善固執」呢?

記得前年我到巴黎的大皇宮(Grand Palais) ,參觀了史上最大型的藝術專題展—「畢卡索和大師們(Picasso et les maîtres)。他們也是實施網路預售、分時限量入場的制度,於是我在兩個月前即買了預售票。參觀當日時間一到,所有排隊的人一次全部入場。因人數控制得宜,完全不會出現人擠人的情況。因此,我在良好的參觀品質下,享受了一頓豐富的藝術饗宴。在歐洲所謂「網路分段預售」就是在票賣完的時段,就真的買不到票。至於對沒買到票的民眾,主辦單位會開放展覽會期的最後四天,每天24小時讓他們參觀。而不會出現如台灣這次展覽的情況―能賣多少就賣多少,且現場還可以買票的壞現象。

台灣人常常唯利是圖,只要有機可乘,即動搖根本、忘卻初衷。例如台北某家有名的麵包店,原本一天只出爐三次。然而由於麵包剛出爐香氣四溢,大家慕名而來爭先恐後搶購,一時造成轟動。老板不忍商機流失,便不斷增產。現在已經和其他家麵包店無異了。又如某台灣連續劇,一看到收視率提高,即不停灌水加戲。沒有主軸只有噱頭,歹戲拖棚,到現在已經播到百集而沒結束跡象。這種不顧原則,不講求品質的「殺雞取卵」行徑,是無法細水長流、積沙成塔的。即如此次所謂的「引進歐美展覽購票模式,首創網路預售、分時限量入場」對主辦單位而言,只是吸引人們趕快預先購票的幌子罷了。然而,下次還有誰願意再購買預售票呢?而該售票公司的信譽,又有誰能信服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